为讲好民大生动故事,全面营造学校高质量发展氛围,近日,我校推出【民师匠心】系列报道,生动展示民大教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师者匠心使命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教师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努力为开创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贡献力量。
紧跟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要求,他研发的绿色高效聚合物复合材料、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功能材料和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等,不仅创新了技术工艺,更加环保高效,还带来了众多经济效益,为贵州省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2021年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我校化工学院“80后”副院长张道海。从普通技术员到工学博士,再到组建自己的优秀科研团队、成为学术带头人、领导学院科研工作,张道海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在高分子材料研究的路上稳步前进,在学术领域崭露出新时代科研人的能量。
始终专注在“高分子材料研究”这条路上
自学生时期开始,张道海就一直埋藏着一颗走出去看看的“野心”,为此这个土生土长的贵州学子在上大学时,毅然踏上了去东北火车,就读沈阳化工大学,迈进了高分子材料的世界。考研时,他又放弃了本校考研的捷径,决心要去高分子材料专业优势学校,最终如愿上岸大连理工大学,从此一头钻进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海洋。
硕士毕业后,张道海选择到中国中车参加工作,一年后进入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从事技术研究。张道海非常珍惜自己的这段工作经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本硕期间学校培养了我的专业知识,而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升和成就了我。”在研究院工作期间,张道海不仅继续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在2018年顺利毕业,还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良师益友,在日后张道海组建的高分子材料团队和学校平台建设中都有着他们的身影。
图 1张道海获2022年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留影
2019年,张道海进入我校工作,在前三年的时间里,他和团队围绕聚合材料高性能化、聚合物材料的功能化方面完成四项技术创新,并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仅团队研发的绿色高效聚合物复合材料一项成果就广泛应用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长安汽车零部件生产中,每年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在1亿元左右,其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贵州省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张道海深知高分子材料研究难以推广应用的发展“痛点”,在组建团队时十分重视企业的重要作用。他的团队不仅包含了我校博士、研究生团队和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测试平台,还包含了企业技术人员、工艺人员、市场推广人员等等,是一个从产品研发到推广应用各个部分都十分完整的人才团队。2021年,张道海作为团队领衔人,获得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高性能绿色高分子复合材料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其团队即能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产品,又可借助企业市场人员快速推广最新的研究技术和成果,真正实现了研发与市场的高效对接与双赢,也实现自己专注在高分子材料一途的科研梦想。
榜样的力量引领我前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张道海在读博期间,有幸遇到了令他既感激又敬重的老师——于杰教授。“我的导师从不会指责我们不够优秀,也从不疾言厉色,他说话很亲切,总是委婉地提出不足,引导我们全面看问题,轻轻一说就很有感染力。”从导师身上,张道海也学会了这份从容坚定,不急不躁。
“我的老师常常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工作总要一点一点向前推进,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上进的心。”在张道海的科研生涯中,也遇到过不少瓶颈和低谷,有时为了更准确的实验数据和更有说服力的科研成果,他会大量开展实验,经常做到凌晨一两点。在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开发研究中,他冒着高温的天气和浸渍模具300℃的高温炙烤,徒手操作玻璃纤维,分离出的纤维又细又扎手,即使戴保护手套也会被刺穿,每次做完实验,张道海只能靠胶带把扎在手上的玻璃纤维粘出来,实在粘不掉的,就自己拿夹子夹,做完实验回家后,张道海甚至不敢触摸小孩,生怕手上有残留的玻璃纤维扎到他,“困难都是暂时的,这也算是我为科研的一种付出吧。”张道海说。
有志者事竟成。张道海克服重重困难,潜心钻研,这项技术最终取得了十几项专利,从此,开始了他3年完成4项重要技术创新的厚积薄发之路。围绕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他先后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和个人荣誉,2022年,被任命为tyc1286太阳成集团副院长,不仅成为了优秀人才团队的领衔人,也成为了众多师生的科研领路人。
图 2张道海(前排右二)与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张道海十分重视自己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平时他不仅有科研任务、行政事务,还受聘于多个专业杂志编委,同时,他还是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加工与应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功能材料学会理事,这些都是重视学术交流的张道海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途径。即使工作再忙,张道海也会坚持参加业内学术交流,定期给研究生开组会,互相分享近期的学习所得,这是他读博时期跟随老师养成的学习习惯。“来到民大工作后,我逐渐发现了导师对我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更加认同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张道海的带领下,学生们有着很高的学习热情,有时甚至和老师讨论到晚上11点,直到宿舍快关门了才离开。
张道海认为,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仅针对科研和实验,交流沟通也是必备的一项能力,“科研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单打独斗,有团队,能沟通,才能有更好的技术研发和推广。”秉持这样的理念,张道海经常带领研究生参与自己对外合作的全过程,指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任职我校化工学院副院长后,张道海十分重视学生科研平台的建设和资源的整合,依靠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合作基础,推动tyc1286太阳成集团与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建立了实践基地,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要求,开展新能源电池、可生物降解膜材料等技术开发;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利用实验测试和实训平台,满足了学院老师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实验需求,极大调动了师生们的科研积极性;下一步,张道海还将有针对性的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完善本科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带领学院在科研道路上更好的发展。
图 3张道海在工厂指导学生科研和实验
来源:我校党委宣传部
一审:陈晔
二审:王宁
三审:王滢渔